首页
>政务公开>双减动态
五营联动 立体服务 打造双减政策下的“主题营式”课后服务样板
——基于余姚市曹娥小学的实践

曹娥小学处于余姚的偏远乡镇,农村特点明显,也是一所农村的民工学校,相对应的学校教育资源也十分短缺。为了提升课后服务水平,满足学生的多方面发展需求,学校通过充分了解家长的需求,创造性地推出“主题营式”课后服务,更好地满足了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是对“双减”下学校生活的新探索。

一、打造“传统武术营”,强身健体锻炼意志。

学生家长对于孩子的身体健康普遍比较关注,学校经过前期调查了解后,推出了“传统武术营”,特别邀请武术馆中的教练提供指导,以年级为单位自愿报名,根据年级需求分批次训练,例如铿锵有力的口号、系列强身健体操、传统动作等。紧张的训练项目伴着孩子的欢声笑语,既提高了身体素质,又培育了吃苦精神,还锤炼了律己意志,让学生得到充分的锻炼,改掉了一些不良习惯,达到学习运动两不误的效果。经过一学期的培训,传统武术营中的孩子还会被邀去校内外表演,并赢得掌声和荣誉。

二、打造“低碳百科营”,保护环境绿色生活。

学校践行“低碳校园,绿色生活”理念,利用课后服务展开“低碳百科”活动,成为了学生们对绿色环境探索的新渠道。一是开展一系列的主题设计内容。教师利用低碳百科时间,引导学生用低碳的眼光去看待身边事物,开展头脑风暴,引发学生们的奇思妙想,并且边探索边动手制作,取得了很好效果。比如就如何循环利用废弃的物品制作成美妙的事物,学生和教师们制作出一件件奇思妙想的物品,用鸡蛋壳制作成一只只飞翔的小蜜蜂,用塑料瓶再次回收利用做成科技感十足的太空火箭,用废弃的金属贴片打造成金属科技小狗。二是创设垃圾分类活动。划分垃圾分类的实物展示区,设置垃圾分拣流水线,组织垃圾分类的垃圾桶和垃圾袋的设计比赛,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如何垃圾分类,并且用多媒体展示,播放环保产业背后的故事,让学生充分的了解到环境保护、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巩固垃圾分类的知识体系,建立科学合理的价值观,学会绿色生活。三是增强对“低碳”理解。开展低碳主题的绘画展、科普活动、“低碳知识知多少”座谈会等,让学生理解绿色生活的重要性,形成垃圾分类的科学思想,学会绿色生活,保护环境,成为绿色文明的传承者。

三、打造“阳光劳动营”,感受生命增强实践。

推出“阳光劳动营式”的课后服务,由教师带队,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一个班一块地,充分打造属于自己班级的开心阳光农场。一是教师带队、学生动手,独立体验播种、浇水、施肥、除草等,跨越学期的生长周期,培育出各类的蔬菜瓜果,让学生在劳动中感受生命的奇妙。二是教师指导、学生感悟,教师们不仅仅只是带领学生学会播种收获,还要指导学生做好相对应的观察记录,每个学生都有属于自己的观察日记,探索自然,感受生命。收获的蔬菜瓜果,也会让学生自己带回家,去制作一道道美味的佳肴,和家人分享喜悦。

四、打造“乐动心声营”,热爱音乐提升素养。

一是开设合唱课程,学校组织音乐教师设计科学合理的练声课程,制订科学合理的训练计划,挑选不同年级的学生,通过专业的发声训练、科学的合唱训练等,逐步挖掘学生的歌唱潜能,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并且培养出了一支优质的合唱团队。二是创造表演机会,学校不定期提供各种校内外演出机会,让学生在参与这些活动中得到全面锻炼,激发自己的个性。同时,“乐动心声营”的学生经过长期音乐训练,参与大大小小的活动,可以积累丰富的舞台经验,提高了个人的音乐素养。

五、打造“红色精神营”,感受红色革命精神。

一是开展红色实践。学校充分发挥红色教育基地的作用,组织参观革命纪念馆,近距离的感受红色精神的内涵,了解新中国和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去感受中华儿女为新中国的成立付出的血与汗,去体会革命烈士保家卫国、不怕牺牲的精神,为如今祖国繁荣昌盛而感到骄傲。二是讲好红色故事。学校通过影片方式激发学生的思想和情感上的共鸣,不定期组织学生观看一系列红色电影,例如《王小二》《黄继光》等,通过电影镜头启迪学生的爱国之心,引导学生向先辈致敬。同时,还组织学生围绕教科书中的红色故事进行讨论,鼓励学生勇敢发言,让学生感受红色故事中蕴含的精神,提升学生精神上的层次。三是讲清红色知识。邀请专家学者讲述建党历史,为学生们举办一场丰盛的精神盛典,感受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从小学习马克思精神,感受红色革命精神,为学生的人生打好底色。

“五大主题营式”的课后服务,不仅兼顾了对学生的是整体发展和个体发展的需求,更是充分尊重每一位学生。丰富多彩的课后服务,促进了学生真正的全面发展,激发了学生真实情感上的体验,让学生在动手和动脑中,获得身心的愉悦与综合素质的巨大提升。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