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务公开>教育新闻>本地信息
让学生创造自己的“四叶草”新课标修订组专家这样上科学课

授课现场

本报讯(现代金报|甬派 记者 王冬晓 通讯员 任群)“不是每个人都能找到幸运的四叶草,但每个人都可以创造自己的四叶草……”10月13日下午,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教授、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修订组组员高云峰来到上海师范大学附属宁波实验学校,为六年级学生上了一堂科学探究实践课。

课堂上,高云峰以故事《四叶草》入手,鼓励学生利用工具创造自己的幸运草。“四叶草的形状,在数学中叫‘四叶玫瑰曲线’,利用曲线板可以画出来。但是如何设计曲线板,要由同学们自己摸索。”高云峰的探究实践活动课就此开始。

同学们四人一组,每组一套工具:一个圆形空心板,三个尺寸不一的圆形板。操作很简单,就是在圆形板上,选择合适的点位打孔,按住外面的圆形空心板,把笔放在内部圆板小孔上,当小齿轮在大齿轮中滚动时,就能画出漂亮的曲线。

选择什么样的圆形板,在什么位置开孔,是画出四叶玫瑰曲线的关键。一次次尝试后,很快就有两组同学画出四叶草。10分钟过后,8个小组中有6个小组完成了任务。

“同学们,你们在尝试中有什么争议?怎么解决?”高云峰鼓励同学们分享过程。

“第一次打孔太靠近圆心,画出来的花瓣会重叠,往外一点,四个花瓣就能相交。”“选择哪个尺寸的圆形板,大家意见不一……”同学们踊跃发言,分享探究过程。

高云峰由此引申出画出“四叶草”的关键是先观察、思考,再进行尝试。“根据每次所画曲线的特点,归纳总结规律,找到大小合适的齿轮,或者修改开孔的位置,肯定能画出漂亮的四叶草。”高云峰说。

这样一堂看似简单的探究实践课,包含了小学科学新课标的目标任务。

“新课标特别强调探究实践,也就是要学会像科学家一样的思考,像工程师一样的实践。但我们还要学会方法,怎么去观察,怎么提出问题,怎么去落实,怎样根据实验结果反复修改。这样一节四叶草的课程,就是教会学生最基本的方法。”高云峰说。

据了解,高云峰教授当天被聘为上师大附属宁波实验学校“科创教育”首席顾问,并将为该校打造科学课程。之前,学校已与上海师范大学等多所高校及专业机构合作打造乐高、人工智能、编程等科技课程,以此推动基础性课程的发展。为了进一步推进学校科创教育发展,上师大附属宁波实验学校还将成立“科创教育奖励基金”。

《现代金报》2023年10月17日第A10版:缤纷校园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