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务公开>双减动态
“私人定制”:让课后服务更精彩

课后服务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帮助家长解决按时接送学生困难、落实“双减”政策的重要举措。慈溪市文锦书院自2021年9月新建以来,积极发挥九年一贯优势,优化整合家、校、社三方资源,探索“私人定制”课后服务课程体系,丰富学生的课后生活,推动学生综合素养的持续发展。

一是聚焦需求,构建“定制课程”。“定制”源于需求。除了满足学生的刚性托管需求外,学校聚焦学生多元发展,将培养兴趣爱好、增强身体素质、参与社会实践、发展一专多能等融入课后服务,统筹做好顶层设计,精准构建供需匹配的“定制课程”,精心做好课后服务。普及课程,发现个性。学校探索“德育、体育、艺术、科创”等特色项目,拓宽课后服务的内容和范围,定制“艺术、运动、文化、实践”四大课后服务普及课程群。靶向多维核心素养,向学生提供更多兴趣培养、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的机会,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发现学生的个性特长。精品课程,发展个性。学校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通过各类校园活动,发展课后服务精品课程。学生根据自己个性特长发展的方向,按需进阶,适度提升,逐渐实现“一专多能”,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研学课程,形成个性。学校拓宽课后服务的时空,实施课后服务研学课程。以“研假日、创假日、艺假日、行假日、匠假日、农假日、享假日”七大体系,形成螺旋上升的实践序列,供相应年级学生进行自主选择和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

二是注重精准,实施“定制课程”“定制”追求精准。在完善课程体系的基础上,学校注重课后服务的精准实施,在按需选课、落实师资、课程开设、质量评价等环节,实行精细化管理,确保“定制课程”有序运行,有效落地。提供服务菜单,按需选课。每学期初,学校提供课程菜单,以自主报名的方式,进行走班选课。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制定发展规划,并不断审视、调整、完善阶段性计划,每学期可微调课程,每学年能重选课程。整合服务资源,协同育人。学校有效整合多方资源,借助风光旖旎的“潮塘江”自然资源,理念前沿的“智慧谷”科技资源,慈溪文联“壹号艺术区”艺术资源,“城市核心”馆藏资源,“青瓷文化”非遗资源,“海通悯农田”农事资源,“公共文化服务机构”人力资源,“高手父母”家长资源等,通过“学校发布服务需求”→“社会提供服务资源”→“学校认定服务资质”的双向选择,实现协同育人。实行服务评价,形成个案。学校对参与课后服务的教师和机构,实行“三维四面评价”制度,分别从“学校、家长、学生”三个维度,“服务内容、服务实效、服务保障、服务反响”四个方面定期评价。同时要求每个课程期初有计划、期终有总结,对参与活动的每个学生开展个性化评价,及时整理、录入学生成长手册,形成课后服务一人一案。

三是渐成特色,收获“定制成果”。“定制”造就品质。经过一年多的探索与实践,学校课后服务成效初显、特色渐成。多样的课程为学生的素质拓展提供了更多选择,让他们的课后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量身定制”摆脱了同质化的单一模式,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潜能,促进了他们全面健康的发展、个性特长的提升和人生志趣的形成。

课后服务成为促进学生素养发展的成长乐园,进一步落实了学校“五育并举、多元培养”的办学愿景,成为助力文锦学子“多元发展、锦绣前程”的有效举措,受到了各方的广泛关注和家长、学生的热烈欢迎。“学习强国、浙江新闻、宁波教育发布、宁广早新闻”等官方媒体专题报道了有关建设成果。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