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化“双减”政策有效落地,进一步培育和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全面发展,江北实验中学紧紧围绕课堂教学、课后服务和活动拓展,精准对接学生、家长需求,创设多元学习体验活动平台,不断释放教育新动能。 一、聚焦教学,在课堂中提升能力 基础服务课程聚焦“学力发展”主题,主要进行作业指导、自主学习、个别答疑等。根据选课孩子学力差异、习惯差异实施分层管理。给予学习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以个别点拨、生生互助;鼓励基础尚可的学生自主作业,教师适当答疑;学有余力的学生完成作业后可以当当小老师,也可提前预习,自主学习。通过此类课程设置,做好学业“托底”工作。既完成作业,又培养学习习惯,保证作业质量。 延时服务课程包括“快乐阅读、时政新闻、科学素养”等项目。崭新的学校图书馆,齐全的文字书籍,为同学们提供了丰富的阅读资料。丰富的每日资讯,新鲜的国内外大事记,为同学们打开了广阔的视野。 二、精准施策,在服务中全面发展 学校根据上级主管部门指导,结合学校实际,发放课后服务工作《告家长书》,统计回执,了解家长需求;紧扣“双减”本质,召开推进会议,按照边实施边改进,优化服务内容,合理配置时间,真正做到贴合家长需求,为民办实事;着力探索“5+2”模式,在校解决学生作业问题,解放时间,释放空间,给学生足够多的阅读、运动、劳动等发展、成长机会。 2022年学校寒假托管以跨学科重组为依托,基于问题解决需要运用多学科知识与方法协同作用,以冬奥主题为切入点,设计了《一起向未来》等主题活动。此过程不仅关注创造性的问题解决,还旨在推动新认知、新成果的出现,对基础教育落地核心素养,为新时代储备和输送了创新型人才。学生普遍觉得学校的学习环境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家长的满意度也较高。 三、拓宽渠道,在活动中丰富多彩 “双减”工作的亮点在于课程构建基于学生立场,聚焦核心素养发展,围绕“五育并举”目标,把其纳入学校“阳光课程”体系中。依据学生不同学情及需求,学校在原有课程的基础上,再开发近20门课程,构建了“按需成长”课程体系,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 作为特色内容的拓展服务课程,围绕“艺术审美、阳光体育、劳动实践、科技创新”四个主题,共设置17门课程,实施小班化教学,班级人数控制在15个以内,上课老师持“一班一名单”,以确保课程高质量实施。如阳光体育主题的足球篮球课程,不仅拓展了孩子球类学习的视野,而且有机会参加省市级比赛,获得许多奖项。以校园擂台赛为平台,拔河、运动会等活动激发学生热情。艺术审美主题课程依托学校舞台进行表演展示,在校缤纷季活动上获得师生们一致好评;劳动实践主题课程以作品展览为主要形式,一张张照片,一篇篇新闻稿,一幅幅剪纸,让学生的课外生活丰富多彩。同时,学校把课程阶段性成果通过学校微信公众号等媒介进行推介展示,给学生提供更大的练飞阵地,施展才华的舞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