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务公开>双减动态
慈溪市龙山镇实验小学:传承非遗文化  赋能课后服务

慈溪市龙山镇实验小学充分挖掘本土非遗资源,把非遗项目纳入学校课后服务课程体系之中,积极推进“魅力非遗”课后服务课程群的实施。用本土非遗文化滋养学生的心灵,用亲身实践体验培育学生的善德。

一、构建非遗课程,创新课程体系

龙山镇文化积淀深厚,非遗项目众多,学校遵循“非遗进校园,文化润童心”的理念,精心选取了一批有教育价值的非遗项目纳入学校课后服务课程体系,开设“非遗美食”“少儿戏曲”“水火流星”“轮滑舞龙”“少儿版画”“木工坊”“民间故事”“节气与劳动”等课程,形成“魅力非遗”课后服务课程群,共计五大类十七门,供学生选择性学习。学校不仅制定了课程方案和计划,落实具体的活动开展,提出了明确的活动要求,而且制定了评价、考核制度,使得每门课程都能收到良好效果。

二、实践非遗课程,丰富活动形式

学校邀请本土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如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王耀国先生、宁波市十大农民画艺术家范秋波女士,从“师傅”变身为“老师”,纷纷走进校园。作为宁波市首批非遗特色小镇,龙山镇域内有许多非遗传承基地,如慈溪市徐福红木博物馆、农民画工作室、民国一条街……引领学生走进这些非遗基地,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的同时,增强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提升道德素养和爱国情怀。传统节日仪式、民间习俗活动,承载着丰富的非遗文化底蕴。学校利用课后服务时段开展各类主题活动,让学生了解家乡非遗、爱上家乡非遗,让非遗文化更好地融入日常生活。在节气课程中,学生在诵节气诗词、品节气美食、玩节气游戏、做节气书签中感受节气风俗,体验先人智慧,树立文化自信。

三、收获非遗成果,形成办学特色

在非遗课程赋能课后服务的实践中,学校取得了可喜的成绩,逐步形成办学特色。10位同学进入龙山镇少年非遗团。 在慈溪市乡村复兴少年宫绝活传承比赛,《农民画》《水火流星》双双获优胜奖。学校获评宁波市非遗传承教学基地,两门非遗课程获慈溪市名牌课程群、宁波市精品课程,少儿农民画项目获2022年慈溪市乡村“复兴少年宫”特色项目。中央电视台、学习强国、浙江省电视台、《语言文字报》均进行宣传报道。



分享到: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