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落实《义务教育阶段语文新课标》(2022年版)精神,进一步帮助教师把握新课标理念,探究语文课堂教学的新思路,在小学语文教研员张敏华老师的引领下,海曙区第十届有效课堂节课堂展示活动(小语低段专场)近日在宁波市海曙第二外国语学校拉开帷幕。活动以“学习新课标,践行新理念”为主题,就低年级如何落实“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展开探究性学习。
首先,由宁波市学科骨干、孙文英小学王琦老师执教《我要的是葫芦》。王琦老师聚焦语言,思辨并行。课堂以“那个人到底喜不喜欢葫芦”为思辨点,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在文本语言中深入探索,寻找判断的依据。学生抓住“那个人每天都要去看几次”“盯着”“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等关键信息深入理解,进行推理,发现言外之意。最后,以课堂辩论的形式,引导学生有依据地表达观点,培养学生辩证看问题的能力,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学习中真正得到提升。
随后,由海曙区名师、宁波市海曙第二外国语学校赵海燕老师执教《寒号鸟》。赵老师极力捕捉能够让学生思维提升的语言点,引导学生发现思辨阅读的话题,展开层层深入的思辨性阅读。课堂从发现“喜鹊和寒号鸟结局不同”入手,引领学生在语言文字中探究“不同结果的原因”。学生在深入细致的阅读中感悟人物形象,思辨“不同结果”的成因。在此基础上,赵老师又引导学生反向思辨阅读:寒号鸟怎样才能改变结局?学生的思维立即被点燃,展现了从寓言内容到寓意的思辨过程。接着,她又把学生的思辨从寓意回到语言表达上,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改编故事结局,在自主、协作、探究中完成了有挑战的思辨性阅读任务。
两堂展示课后,张敏华老师做了专题讲座《低年级如何落实“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张老师认为,低年级开展思辨性阅读要基于语言的学习和运用,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来开展。
张老师的引领为老师们学习新课标,践行新理念明确了前行的方向。语文教学,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固然重要,学生的思维发展同样重要。“思变求远,向新而行”,相信只要我们不断思考,不断探索,必然能在追求思辨性语文课堂的过程中,欣赏到更美丽的教学风景,享受到更有意义的教学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