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手机版>文件>政策文件

关于宁波市中小学新教师规范化培训工作的指导意见

作者: 来源:宁波市教育局 日期:2022-10-21


    

各区(县、市)教育局,宁波高新区教育文体局,宁波前湾新区教育文体和旅游局,市直属学校(单位):

为深入贯彻中央和省、市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意见,落实省、市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进一步做好中小学(含幼儿园、特殊教育,下同)新教师规范化培训,根据教育部教师工作司《新教师入职培训指南》要求,针对任教三年以内的新教师规范化培训,制定本指导意见。

一、目标任务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通过3年的新教师规范化培训,坚定新教师职业信念、自觉遵守职业规范、掌握基本教学规律、形成教学研究意识,为新教师成长为党和人民满意的“四有”好老师夯实基础。

二、主要内容

新教师规范化培训的组织实施,应包含以下内容。

(一)深化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教育。具体要开展好六个一:举办一场新教师入职仪式;聆听一场优秀教师师德报告;接受一场师德失范警示教育;走进一批师德涵养、党史学习教育、思政课实践等教育基地;开展一次教师法律法规应知应会测试;安排一次心理健康筛查和心理保健辅导。

(二)夯实教师专业发展基础。1.提升青年教师基本功能力,抓实教学设计、板书设计、作业设计、学科活动与实践活动设计、“三字一话”、信息技术教学应用、独立命题等基本功培训。2.提升教学实践能力,抓实核心素养课程规划与实施、课程标准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方法、教学设计策略、课堂教学与管理技能、教学评价反馈、听课评课要领等教学实践能力培训。3.提升育人实践能力,抓实班级管理、班级文化建设、主题班会和班(团、队)活动开展、班级生活建设、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家校社协同育人、校园安全和突发事件处理等育人实践能力培训。

(三)加强教师职业生涯规划。开展针对教师专业发展规划的培训,通过邀请宁波市名教师开设“成长指导”讲座等形式,指导新教师全面了解专业发展通道,梳理专业发展愿景。每位新教师应在培训期间完成一篇区域(学校)教育文化调研报告,一份个人的专业成长规划。

具体参照《宁波市中小学新教师规范化培训课程内容指南》(见附件)。

三、组织实施

培训为期三年,由市、县两级中小学教师培训管理机构牵头组织实施,教师所在学校协同落实。实施步骤如下:

(一)开展需求诊断。采取问卷调查、实地访谈、课堂诊断等形式,围绕新教师学习经历、知识结构、职业理解、教学常规、班级管理、教学反思、家校沟通等内容,进行新教师岗位适应能力诊断,形成诊断报告。

(二)形成培训方案。根据诊断报告和《宁波市中小学新教师规范化培训课程内容指南》,结合各地实际,形成新教师三年规范化培训方案,报市中小学教师培训管理机构备案后实施。

(三)组织开展培训。1.组织集中研修。应组织新教师在入职第一年参加集中研修,并完成《宁波市中小学新教师规范化培训课程内容指南》要求的第一阶段所有课程内容。2.加强岗位实践。岗位实践应贯穿三年规范化培训全程,应为每位新任教师选派指导教师,通过师徒结对、同伴互助、案例研究、自我反思、工作坊研修等方式,组织和指导新教师开展专题研讨、名优课堂观摩、学习心得交流等活动。3.坚持跟踪指导。新教师所在学校和指导教师协同对新教师岗位适应和专业成长进行个性化跟踪指导,促进新教师持续发展。新入职乡村教师可依托乡村教师专业发展基地学校进行系统化跟踪指导。

(四)严格考核评价。各级中小学教师培训管理机构负责所属新教师规范化培训工作的考核评价,坚持过程性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原则,采取定量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实施。考核内容以思想政治素养、师德师风、教书育人能力等方面为主。新教师第一阶段培训考核合格的,由县级中小学教师培训管理机构为其颁发初任教师培训结业证书。新教师规范化培训整体考核优秀的,报市中小学教师培训管理机构,经审定后为其颁发宁波市新教师规范化培训优秀学员证书。

四、相关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教师培训管理机构要将新教师培训工作作为提升教师素质能力的重要抓手,结合教师队伍发展要求,加强统筹规划与指导。各区(县、市)要根据指导意见制订新教师规范化培训方案,并在当前新教师培训开展前一个月报市中小学教师培训管理机构审核备案。市中小学教师培训管理机构要加强全市新教师规范化培训工作的统筹指导,严格对各区(县、市)新教师规范化培训方案的备案审核,研究制定《宁波市中小学初任教师规范化培训手册》,定期组织开展新教师基本功大赛等以赛促训活动。

(二)加强经费保障。新教师规范化培训所需经费应纳入同级财政预算,从各级中小学教师培训经费中列支。新教师所聘学校要大力支持新教师参加相关培训,并按规定报销差旅费等有关费用。新教师相关培训经费的管理要严格按有关规定执行,不得挤占或挪用,不得安排与培训无关的参观考察活动。

(三)加强督查指导。市教育局将各区(县、市)新教师培训工作成效纳入对各区(县、市)教师培训工作绩效考核。各区(县、市)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培训绩效评估,保障培训质量。各级中小学教师培训管理机构要加强对新教师所在任职学校的指导和考核,将新教师的岗位实践培训质量纳入对学校师训工作的考核内容。


附件:宁波市中小学新教师规范化培训课程内容指南


宁波市教育局  

2022年10月21日



附件


宁波市中小学新教师规范化培训课程内容指南


宁波市中小学新教师规范化培训时间为三年。第一阶段(第一年)初任教师培训以集中通识、公共课程、岗位实践为主,第二阶段新教师进阶培训(第二年、第三年)以岗位实践和跟岗学习为主,强化初任教师培训课程在实践中的理解与应用。课程内容具体如下:

一、专业理念与师德

思想政治类研修内容主要包括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重要论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四史”教育、学科育德途径与方法等。

师德、教育法规研修内容主要围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等法律法规,以及基础教育改革等方面的重要政策,开展法律法规及师德师风学习,进行师德失范警示教育,领悟师德楷模风范,帮助新教师增强职业使命感,坚守育人法律底线。

专业理念主要包括教师专业发展的特质与路径、教师自我的职业认知、区域(学校)教育文化、职业压力与心理保健等。

二、专业知识与研究

学生学习与身心发展主要包括学习理论、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脑科学、品德与心理健康教育、学生个体差异与个性化指导、学生生涯规划、人际沟通与合作等内容,全面把握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提升教师对学生理想、心理、学习、生活及生涯规划的指导水平。

教育研究与生涯发展主要包括教育教学研究基本方法,教研活动基本形式,观课说课基本技能、教育教学反思与案例撰写、微课题研究、教研成果提炼萃取,提高教育教学反思能力,促进教育教学行为改进;明确生涯发展规划,激活新教师发展潜能。

三、专业技能与实践

教学基本功课程主要包括教学设计、板书设计、作业设计、学科活动与实践活动设计、“三字一话”基本功、信息技术教学应用、微格教学等应知应会的基本技能。

班级管理与班主任工作主要包括班级管理技能和班主任工作职责,掌握班级文化建设、主题班会和班(团、队)活动设计、班级生活建设、综合素质评价等方法;认识家校社协同育人重要作用,掌握家校社协同育人方式方法;掌握校园安全和突发事件处理方法。

安全教育包括学校安全知识与技能、紧急救护等。

数字能力包括个性化网络学习空间、信息技术应用教学、数字资源建设与运用、移动学习理念与操作工具等。

四、岗位实践

教学实践类课程主要包括核心素养与课程方案、课程标准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方法、教学设计策略、课堂教学与管理技能、教学评价反馈、听课评课要领等基础内容,增强教学实践能力,助力新教师站稳讲台。

育人实践类课程主要包括班级管理、班级文化建设、主题班会和班(团、队)活动开展、班级生活建设、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家校社协同育人、校园安全和突发事件处理等,增强新教师育人实践能力。

五、教育理论与教师教育(非师范专业毕业教师必修课程)

主要包括教育政策法规、教育(心理)学基础理论、教育哲学、课程与教学论、学科教学知识与教学法、课堂组织与管理、传统教育文化继承与发展、教师职业语言与基本礼仪、沟通合作等内容,补齐新教师入职短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