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法治教育进校园活动。 通讯员供图 |
 |
余姚市第四职业技术学校学生在学习计算机知识。学校供图 |
从2012年至今,作为计划单列市的宁波,已接连出台5部具有创新性的教育类地方性法规,其中《宁波市学校安全条例》《宁波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条例》《宁波市教育督导条例》三部教育地方性法规都在近两年重新修订。
从实施效果看,这些条例主动适应宁波市教育改革发展需要,实现教育立法和教育改革决策相衔接,让重大改革于法有据,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
□现代金报 | 甬上教育
记者 樊莹
通讯员 王芳 吕东娟
拒绝固步自封
教育立法加快推进
教育现代化
余姚市第四职业技术学校作为宁波最早一批开设计算机专业和电子商务专业的学校。随着数字化转型速度加速,网络空间也随之面临更加复杂多变的安全挑战,从政府部门到企业都很重视培养高素质网安人才。学校顺势新增“网络安全”专业,学生喜爱,企业欢迎。
“今年秋季新学期招收的49名学生,虽然都是高一新生,但已被余姚周边企业‘盯牢’,欲抛出寒暑假实习的‘橄榄枝’。”说到这里,宁波优秀双师型教师、余姚市第四职业技术学校副校长陆益军非常高兴。
他认为,2020年新修订的《宁波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条例》赋能职教高质量发展,“对于职业学校而言,拒绝固步自封‘吃老本’,走出舒适圈,积极主动对接行业发展和社会需求开设专业,能为学校发展注入更多活力。”
“立法能够厘清责任,现实中出现的不少问题单靠教育部门是解决不了的,往往会出现政府统筹力度不足和部门职责不清的问题。而通过立法的形式,可以打破行政边界,整合各部门之间的资源,为教育更好发展奠定良好的法制环境!”宁波市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工委副主任张建国说。
用创新破难题
十年五部条例开创多项“全国领先”
回顾宁波教育立法工作,一直在力求破解难题,发挥整体合力优势。1995年,宁波颁布《宁波市中等职业教育条例》,为促进宁波市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自此,宁波开启了构建地方教育法规体系之路。
据统计,1995年至2020年,宁波共出台8部教育类地方性法规,涵盖学前教育、职业教育、民办教育、终身教育、职工教育、教育督导、学校安全等多个方面,开创了多项“全国领先”。
其中近十年有5部,分别是2012年实施的《宁波市学前教育促进条例》,2015年实施的《宁波市终身教育促进条例》以及2020年公布实施新修订的《宁波市学校安全条例》《宁波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条例》和2022年公布实施新修订的《宁波市教育督导条例》。
这些地方性教育法规,全方位保障了宁波教育事业改革发展。以《宁波市教育督导条例》为例,首次明确了对校外培训机构的督导,推动建立教育督导与教育行政许可、执法等环节的联动机制,为扩大督导评估范围、提升公众参与度提供了法理保障。
另外,《宁波市学校安全条例》《宁波市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条例》开创了各自领域国内立法的先河,为建设地方性教育法规动态维护机制,推进地方性教育法规定期清理修订起到积极作用。
法治教育规范化
提高依法治校、依法执教能力
法治教育一直是学校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随着《宁波市教育系统法治宣传教育第七个五年规划(2016-2020年)》政策落地,如今宁波的法治教育逐步趋于规范化。
目前,法治教育内容已纳入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内容,提高了校长、教师依法治校、依法执教的能力。全市中小学(含民工子弟学校)全部配备了法治副校长和法治辅导员。开展一校一聘、多校联聘、法律顾问团形式,实现校园法律顾问全覆盖。
宁波还积极打造教育法治讲师团品牌,自2015年起连续七年开展“教育法治讲师团”活动,讲师团由高校法学教授、中学资深教师、检察官、执业律师、基层执法人员等组成,讲课内容涉及宪法、民法典、青少年网络犯罪、校园暴力等多个方面,深入全市中小学校举办法治教育巡回报告会。
此外,宁波大力打造法治教育队伍,选派法治教师参加“国培计划”的网络法治教育培训,组建法治志愿者队伍教育分队,促进优质法治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在立法普法的推动下,宁波教育工作健康稳定不断向前发展、惠及广大民众。
●宁波教育立法历程
1995年4月29日实施《宁波市中等职业教育条例》(随后2004年、2010年两次修订)
1995年7月5日实施《宁波市职工教育条例》(随后2004年、2010年两次修订)
2007年1月1日实施《宁波市民办教育促进条例》
2012年7月1日实施《宁波市学前教育促进条例》
2015年3月1日实施《宁波市终身教育促进条例》
2020年5月15日公布实施新修订的《宁波市学校安全条例》
2020年10月10日公布实施新修订的《宁波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条例》
2022年3月1日公布实施新修订的《宁波市教育督导条例》
《现代金报》2022年10月14日第A3版:宁波教育这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