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务公开>双减动态
打造暑托“海曙样本”,实事提升“民生温度”

为切实服务人民群众,增进民生福祉,缓解学生暑期“看护难”的问题,海曙区在2021年暑假组织开展面向全区小学一至五年级学生的公益暑托班“亲青课堂”。开班秉承“公益+志愿”理念,提供自习管理、红色教育、劳动实践等服务,坚持公益惠民、规范安全、五育并举,致力课程多元化,引导和帮助小学生度过安全、快乐、有意义的假期。暑托班在7、8两月各设一期,期间央视新闻周刊、央视朝闻天下、央视24小时等主流媒体对我区暑托班开展情况进行报道。

一、强化责任担当,着力保障“公益惠民”

突出一个“快”字,深入开展调研、统筹部门工作、强化政府责任,在半个月内将工作落细落实。

(一)强化学习调研。团市委、市教育局牵头,组织人员对上海暑托班开办经验进行调研,在此基础上,海曙区第一时间组建专项工作小组,对场地、师资、安全等因素进行考察,广泛听取各层面代表和相关机构的意见,开通咨询热线,编制《公益暑托班二十问》手册,确立暑托班公益性、服务性,坚持学生全面发展,不组织学科培训、不授新课的宗旨。

(二)强化部门协作。由区政府分管领导组织召开暑托班协调会,明确团区委、区教育局、区财政局、区市场监管局、海曙公安分局、各镇(乡)街道的工作职责,制定完整的工作方案。针对暑托班午餐配送的问题,区府办召开专题会议,层层落实团区委、区教育局、区市场监管局及餐饮配送单位的责任,确保午餐配送保质保量。

(三)强化服务保障。以镇(乡)街道为单位,合理设置办班点,所有点位均设在学校,各办班点结合实际提供课程。每生每天收取60元服务费,对低保家庭及低边家庭学生的费用予以减免,暑托班服务费以外所需的其他经费由区财政进行保障。

二、优化要素保障,着力落实“规范安全”

突出一个“实”字,改善环境、统筹人员,将日常管理做精做优,为暑托班工作有序开展保驾护航。

(一)优化班级环境。暑托班混校混龄编班,学校通过设立指示牌,安排专职引导志愿者等方式,为学生提供便利。在教室安排上,依托海曙“校园清凉工程”,挑选有空调、学生专用桌椅、电子教学设备的教室,让师生们共享26°C清爽学习空间。同时,有条件的学校还开放清凉阅读室、空中花园等设施,为学生提供免费借阅服务和舒适的休闲场所。

(二)优化人员配置。每班由在职教师担任班主任,志愿者担任副班主任,并配有行政教师和机动志愿者。在职教师为学校金牌班主任、艺术教师或优秀党团员教师。志愿者进行统一招聘,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年龄在18-35周岁之间,其中不乏优秀民间手艺人、100周年现场观礼优秀大学生、“我为烈士来寻亲”团队发起人等杰出青年。

(三)优化日常管理。制定《疫情防控预案》《安全防控预案》,定期开展“互查互评”五项十必查,每日填报《安全巡查记录表》,做好消杀并及时上报。午餐由具有集体用餐配送资质的餐饮企业承接,签订定点供餐协议书,确保食品严格按照要求生产、配送。所有学校均安排一小时左右的午休时间,提供海绵垫、枕头等物品,有条件的设置专用教室,确保学生高质量午休。

三、围绕立德树人,着力推进“五育并举”

突出一个“育”字,通过社会实践、现场宣讲、挖掘资源等方式,让课程出新出彩,将暑托班举办成实施课外拓展和立德树人的教育新阵地。

(一)多元发展抓社会实践。将劳动和实践教育作为暑托班的重要内容,要求学生在假期内养成一项劳动技能。宁波市翰香小学开设中医药体验课,指导学生抓药、送药、做中药香袋,激发学生崇尚劳动的情感。同时,各校结合自身特色,开设STEM、天文知识、科学实验、心理健康、安全法治等课程,给学生带来丰富的学习体验。

(二)红色传承抓党史教育。围绕党史学习教育的年度主题,深化红色基因传承。“我为烈士来寻亲”团队发起人孙嘉怿和“小红曙”青春宣讲团“00后”宣讲员在各校讲述红色故事。邀请鼠疫灾难陈列馆、四明红色革命基地、梅园革命史迹陈列馆的讲解员进学校,让学生听历史、忆往昔、敬英雄,吸收红色能量。海曙区古林镇中心小学作为浙江省少先队改革示范点学校,充分利用“三维四合”党建品牌基地、队室、星星火炬台等阵地,开展形式多样的少先队特色课和小队活动。

(三)立足传统抓文化自信。除开展文化讲座和经典诵读外,暑托班开设民间技艺传承人指导风筝、面塑制作,老宁波人教授宁波话等课程,助力传统文化入脑入心。同时,积极挖掘地方文化资源,利用月湖、它山堰、鄞江桥等名胜古迹,让学生寻古探今,做到知行合一。如海曙中心小学围绕“传统文化研学”开设美术学科的项目化学习,在月湖风景区屠氏别业,帮助学生用心感受古建筑之美,用画笔绘制最爱的角落,打破传统教室概念,在沉浸式教学中,建立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分享到: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