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务公开>教育新闻>本地信息
"双减"背景下 "10后"的周末怎么过? 镇海探索建立"学伴小组"

  学伴们一起过中秋,做月饼等美食,送给小区里的环卫工人与保洁人员。(蒋炜宁 胡艳 摄)

  上月末,镇海区教育局《关于落实“双减”政策的若干措施》发布,其中在“优化完善课后服务体系”中提出了建立“学伴小组”的措施,引起市民关注。

  “有点像我们在20世纪70年代开展的小学课后活动,几个同村或同小区的孩子轮流到一户人家完成作业,大家相互答疑解惑。不过,就现代的教育环境而言,‘学伴小组’有了更多的选择,开展的不再是单一的学习活动,给‘学伴’增加‘玩伴’的含义,一同度过快乐的有意义的童年。”该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建议以同班级、同年级、同小区(村庄)或同爱好等为主要考量因素,一般在周末开展自助互助学习或有价值的活动,时间为半天,可以由家长、教师、退休教师、社区志愿者、社会爱心人士等进行管理和辅导。

  开学将近一个月,镇海区各小学的“学伴小组”是否在开展?开展了哪些形式的活动?效果又如何呢?记者实地采访一探究竟。

  开展探究性长作业

  “学伴,学伴,学习的小伙伴”。镇海区实验小学在2021年春季学期就已开展了类似“学伴小组”的活动,在每周三“无作业日”让孩子们自由组成4人至6人的“学伴小组”,每周选定两门学科的主题,一学期完成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综合实践在内的“探究性长作业”,“长作业”顾名思义就是完成周期比较长的作业。

  该校教导主任罗彦介绍:“这学期组成学习组的孩子们以5门学科为一个循环,用1个月左右时间通过查阅书籍、互联网检索、动手实验、调研走访等多种形式完成一门学科的一项探究性长作业。教师们自主研发探究性作业的自编教材,通过知识小窗、灯塔引路、小试牛刀、拓展延伸等板块设计,给予学生探究主题的选择参考,引导学生群策群力尝试解决,分工完成探究性长作业的各个环节与步骤,最后选择最佳的呈现方式回校展示。在此期间,同学可以邀请学科老师担任顾问,在遇到难点或分歧点时进行点拨与指导,也可以请教班级内有专长的家长担任志愿者,有必要时也可以请教高校教师、大学生志愿者等。”

  记者翻看该校部分三年级“学伴小组”的数学探究性长作业,发现大都是课本知识的延伸与实际应用,制作“学校俯瞰图”、计算校园绿化面积、绘制年级组徽标等探究主题丰富有趣。三年级数学教研组组长王娟表示,在活动中孩子们也提升了思维能力、表达能力,掌握了沟通技能,呈现方式采用手抄报、ppt等,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他们的审美能力,可谓一举多得。

  开展实践类“学伴”活动

  “制作月饼分为和饼皮、揉团、塞馅、烤制等几个步骤,你们跟着我一步步来。”中秋放假第一天,镇海区中心学校一个“学伴小组”的学生来到烘焙室,在糕点师的指导下,与家长们一起亲手制作月饼,大家一边制作一边七嘴八舌地交流制作要点和难点,好不热闹。

  烤制完成的月饼圆润饱满,飘散出一股股香味。大家热烈讨论着:“我们把自己做的月饼拿回家吃吧!”“我觉得可以把月饼分享给其他没法回家过节的人品尝。”“这个主意好,我同意!好东西分享给别人,比我一个人吃更开心。”最终,经过小组成员的讨论达成了共识,大家决定将新鲜出炉的月饼送给小区里的环卫工人与保洁人员,为他们送去一份中秋的暖暖爱心。

  “不用出镇海,在小区里就能开设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既增进了亲子间的沟通、同学间的感情,也锻炼了孩子的动手能力。”一同参加“学伴小组”活动的箭湖校区二(2)班学生吴辰宇的家长说。他认为“学伴小组”可以说是给每个家庭的礼物,让孩子们收获传统作业中少有的感恩和亲情。

  “学校将‘学伴小组’取名为‘小雁群’,希望孩子们能像雁群一样,在集体活动中有所收获,共同成长。”镇海区中心学校副校长吴海芳告诉记者,“活动刚刚起步还在不断摸索中,我们希望借助家庭、社区、博物馆、风景名胜等社会中的多种资源,打造开放的课堂,让孩子们在有意义的实践活动中提高综合素养,融入社会,了解时代,留下美好的童年记忆。”

  开启运动式“学伴”之旅

  记者看到镇海区崇正书院四年级六班“争先学伴小组”的活动记录表,这个小组由5名学生组成,9月4日活动的主题为“FUN RUN”环湖欢乐夜跑,带队的是组长樊诚轩的爸爸。

  “几个孩子商量第一次‘学伴小组’活动要开展运动。因为我比较喜欢跑步,建议他们迎着秋风夜跑,欣赏同心湖夜景。没想到,几个孩子邀请我领队。”樊爸爸对跑步颇有研究,“我们这次夜跑耗时16分钟,5个小朋友跑得都比较好。其中陈一伊、陈俊豪两个小朋友跑姿、体能都挺好的,我儿子和韩旻希小朋友比较兴奋,跑的过程中有玩闹现象,打乱了节奏,王楚瑜小朋友跑到1公里的时候呼吸有点掌控不好。不过,孩子们能一起跑2公里,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大家都值得表扬。”

  这是该校开展“学伴小组”的一个缩影。据了解,由于有了课后托管服务,该校四年级有很多“学伴小组”放学时召集有相同爱好的同学或同小区内的朋友,开展包括跑步、跳绳、篮球、乒乓球等在内的体育活动,有的小组计划在周末、国庆节开展由家长带领的徒步、登山、露营等亲近自然的户外体育活动。

  “‘双减’后,我们希望学生能从回到家就埋头苦读的状态中释放出来,抬头欣赏这个美好的世界,拥抱这个清新的自然,通过运动拥有更强健的身体。让他们能在集体活动中,共同成长,相互鼓励,互帮互助,我想这是‘学伴小组’的意义所在。”该校教师发展中心主任葛志燕表示。

  据了解,镇海区各学校已制定了“学伴小组”的“一校一策”,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目标,在尊重本校学生学情的基础上,充分挖掘学科特点、校园特色,整合优化社区资源等,开展形式各异的“学伴小组”活动。在“双减”政策下,走出教室,走进自然,走向社会,和形形色色的人交流,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成长。

  记者蒋炜宁 通讯员胡艳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