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务公开>教育新闻>本地信息
3200余名师生同台竞技亮“绝活”!这场技能大赛“很实用”

  今天,第十五届宁波市中等职业学校(技工学校)技能大赛主体比赛正式结束。今年比赛共设100个赛项,其中教师组16项、学生组74项、面向人人10项。来自全市中等职业学校(技工学校)的3200余名师生选手同台竞技亮“绝活”。

  行李箱收纳赛项女生有优势?  男选手一样练得很好


“春天,你将要去参加一个重要的比赛(赛期1天)。你的老师带队,准备剩下两天为你们安排参观当地知名的人文景观,活动总时长三天,请根据下列清单选择你的物品,并进行收纳……”比赛现场,面向学生的劳动技能赛项再次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

  尽管今年比赛难度再升级,时间缩短、规则更严,却没难倒这批参赛的职校生。从垃圾分类、便当制作再到行李箱收纳、微景观创作,选手们在4个子赛项上的表现越来越超水准。

  因为是团体赛,根据规则,参赛的20多所学校报送一支4人队伍,现场抽签确定各赛项参赛人员。盲选模式的出现给比赛带来了很大变数,参赛选手需要在赛前做好充分准备,每个子赛项基本功都要过关。

  评审原本以为,男生大大咧咧的,行李箱收纳赛项可能没有女生有优势。但没想到,参赛的男选手一样把劳动技能练得很好。

  慈溪职业高级中学美术专业学生姜亿壕,在限定时间内提前两分钟完成了比赛。“因款式、面料不同,收纳衣服时要‘量体裁衣’,大件物品先放,小件衣物卷一卷‘塞缝’。一些偏蓬松的衣物比如羽绒服等,因为容易在整理中途弄乱,我的做法是不要很紧实地折叠,平放在最上面,看起来更整洁。收纳的过程不能着急,脑子里设计好整理方案比匆匆忙忙动手更加高效。”姜亿壕笑着说,以后家里人要出远门,自己可以提供专业的整理行李服务了。

  垃圾分类并变废为宝  参赛学生感到“很实用”


赛场另一边,垃圾分类比赛也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中。24张桌子上放着绿蓝红黑四色垃圾桶及垃圾分类专用卡片,旁边有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垃圾。这场比赛要求参赛选手在两分钟内将所有垃圾正确分类,同时还比拼利用垃圾回收的手工能力,将废弃物变废为宝,制作出可用于日常生活的物品。贴近生活的比赛内容让参赛学生感到“很实用”。 “废旧的玩具车拆下零部件,再利用废纸板,变成一盏会发光的灯;废旧筷子和废纸板组装在一起,成了发簪头饰蝶钗……大部分参赛选手就读的专业跟比赛项目没有一点关系,但比赛过程中能积极开动脑筋、深入思考,整体表现相比去年提升许多。”赛项负责人欣喜地说。

  近年来,宁波坚持将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并贯穿中小学各个学段。从去年开始,宁波市中等职业学校(技工学校)技能大赛以“劳动创造生活,劳动服务生活”为主题,增设了接地气的劳动技能。两年下来,比赛锻炼了学生基本生活劳动技能,并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积极的劳动态度,培养勤奋学习、自觉劳动、勇于创造的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新闻多一点

  相比以往,今年大赛在传承的基础上,注入更多新元素。部分赛项进一步对接世赛,引入和渗透融合了世界技能大赛规则。同时,赛项设置进一步对接区域产业发展,紧盯246万千亿级产业集群,致力于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甬城工匠”。

  100个赛项中,作为主赛场的慈溪市五所职校承接了其中的64项,另36项分别在宁波第二技师学院、宁波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学校、鄞州职业教育中心学校、宁波东钱湖旅游学校、北仑职业高级中学、余姚市职业技术学校、余姚技师学校(筹)、余姚市第四职业技术学校、象山县技工学校等9所学校举行。

  近年来,依托学-赛-研-训的互促机制,宁波形成了富有地方特色的职业教育专业技能教学体系。自2017年起,宁波面向职校生的技能大赛华丽蜕变,将比赛、观摩、展示和体验融为一体,组织形式从分散封闭变为集中开放,比赛对象从技能精英变为面向人人,比赛内容从单一赛项变为技能综合,面向社会全面展示宁波职业教育在创新发展、产教融合、开放共享的风采,受到全国职教界广泛关注。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