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宁波外事学校远赴贵州省册亨县民族中学的英语教师吴骥征经过半年的支教,回到了宁波。和他同时抵甬的还有册亨民族中学学生们亲手制作的礼物,一张张卡片上记录了他们对这位“不一样的吴老师”的心里话。“好舍不得您走!”“以后还能不能再见到您?”“吴老师,我非常喜欢你!”“您和我见过的英语老师都不一样!” 不一样的英语课 
刚到册亨县民族中学,吴骥征就发现,这里的孩子们英语水平和宁波有着较大差距,同时,缺乏学习英语的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随即,曾有过雅思英语教学经历的吴骥征就着手对班上的英语课进行了改革,用幽默风趣的上课方式吸引了同学们的注意,让他们对英语产生了兴趣。 语言知识储备不够,与缺少诵读和记忆有很大关系。吴骥征立即启动了英语早自修:“之前同学们从来没有进行过英语早自修,我到了之后,每天早晨定时来到班级,督促、检查同学们的诵读,同时逐字逐句改作文,解疑答惑,就这样把早自修制度给固定了下来。”在吴骥征的坚持下,同学们的英语学习热情提高了,成绩也上来了。在英语课改革后一个月的诊断测试中,他所带的班级就取得了巨大进步,曾经远远落后于其他班的平均分跃居全年级第一。吴骥征兴奋地说:“听力的两个最高分都出在我们班,还有一位同学英语成绩提高了整整50分。” 钻研教法,又兢兢业业,让学生乐于学、善于学。很快,吴老师的英语课就在学校里传开了。没多久,民族中学所有的高三班级都开始了英语早自修,一直到现在依旧保持着良好的习惯。 不一样的“宁波同事” 
帮助学生们提高英语成绩,更要把宁波的教科研成果传播到黔西南地区。吴骥征到岗后发现,信息化知识欠缺是学校师资的一大问题,老师们想要提升业务能力,缺乏专业的指导和意见,因此心有余而力不足。身为全国中职英语教学创新杯说课大赛特等奖获得者,吴骥征撰写方案,为学校从每个教研组组建了微课应用专家组,辅导教研组、州县级教师参加教学比赛。以制作微课为抓手,他从自身经验讲起,为学校的多个教研组开设了多场专题讲座。 几天前,册亨民族中学英语教研组的王老师还发来了微信,看着吴骥征坐过的位置,想起这个充满热情、激情的年轻人和他的“头脑风暴”,觉得空落落的。 在国家西部大开发的战略举措的背景下,外事学校贯彻并落实市教育局关于支援西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的有关文件精神,促进西部中职学校专业建设,自2017年起,学校积极参与并策划与贵州省黔西南州兴义职高、吉林省延边州敦化市敦化职业技术学院、贵州省黔西南州册亨民族中学的合作帮扶工作。目前,学校参与扶贫的受援方结对学校有3家:贵州省黔西南州兴义职高、吉林省延边州敦化市敦化职业技术学院与贵州省黔西南州册亨民族中学;参与扶贫的国家示范校或“双高”校1家:吉林省延边州敦化市敦化职业技术学院;与兴义职高共建示范专业1个:学前教育专业;派遣教师赴扶贫学校2名:计算机学科陈明老师和英语学科吴骥征老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