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务公开>教育专题>往期专题>宁波勤廉故事少年说
宁波勤廉故事少年说: 以国家利益为前提——翁文灏

翁文灏(1889-1971)

  字咏霓,浙江鄞县人。出身于绅商家庭,清末留学比利时,专攻地质学,获理学博士学位,于1912年回国。是民国时期著名学者,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地质学博士。对中国地质学教育、矿产开探、地震研究等多方面有杰出贡献。

堇山小学的牛奕惠同学讲述

中国地质科学奠基人翁文灏的故事

  1889年6月29日,翁文灏出生在阿拉鄞县,他13岁中秀才,之后留学比利时专攻地质学,23岁成为我国获得地质学博士学位的第一人。翁文灏在国外的生活富足安逸,然而他目睹祖国积贫积弱,备受列强欺辱,所以他毅然回国创办地质调查所,致力于独立自主的中国矿产资源研究。

  身为调查所所长,翁文灏和同事一样,背上柳条包,装进凿子和标本,靠一头毛驴跋涉荒野,采矿是没有路的,他们只能手脚并用,担斧入山。翁文灏告诉同事说:“所有搞地质的人都要下矿井看一看。”

  1920年,甘肃海原发生了8.5级特大地震,翁文灏闻讯后,立即前往调查,冒着严寒风雪,忍着饥饿寒冷,坐着骡车一路前行,抵达灾区,惨不忍睹的灾情更激发起科学家忧国忧民的良心。

  翁文灏以坚强的毅力,拖着病体,坚持实地调查,终于完成了我国现代地质学家第一次实地调查大地震的创举。地震调查归来后,翁文灏对地震的起源提出构造成因的学说,并绘制了中国第一张至今看来仍相当合理的中国地震分布图!

提出构造成因学说

中国地震分布图

  抗战爆发后,翁文灏教育孩子救亡图存、精忠报国,把儿子推向抗日救国的第一线,次子翁心翰在和日寇的斗争中血洒疆场,为国捐躯,时年27岁,新婚仅7个月。

  次子牺牲后,翁文灏把对日寇的仇恨和失子之痛,深深地埋在了心底。在夜深人静时,他挥泪写下《哭心翰抗战殒命》一诗,可见其爱儿之深切:自小生来志气高,愿卫国土拥征旄。誓献寸身防寇敌,学成飞击列军曹!

  翁文灏的次女燕娟放弃学业,也积极投身于抗日救亡运动。翁文灏写信给她两点建议,一是“写通俗文字,劝人爱国家勿做汉奸……”;二是“伤病医院服务伤兵,他们真太苦了,伺候他们是应该的……”。从中可见翁文灏的教子之道以国家利益为前提,以求真务实为原则。

  在新中国成立后,翁文灏又为新中国的建设履职尽责,他曾于1966年、1969年、1970年先后三立遗嘱,其中不变的内容就是把他的全部书籍、财产和存款上缴国家。1971年1月27日,翁文灏与世长辞,家人遵照先生生前遗嘱将他的全部书籍财产和存款上缴国家。


  翁文灏“为祖国独立统一和富强贡献了毕生的精力”,他的一生是“爱国的一生”,永远值得我们后人学习和纪念。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