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务公开>教育专题>往期专题>家门口的好学校
宁波国家高新区外国语学校:自主发展 生命放歌

  宁波国家高新区外国语学校自2009年创办以来,坚持把课程改革作为学校办学的基本策略,在自主发展教育思想引领下,以“自主课堂”作为课程改革的切入点,深入推进课程改革。中学部经历了“模式推重——要素推进——ID+课程建设——综合素质评价”课改四部曲,小学部走过“绿色评价——生态课程——自主课堂”课改三部曲。教育本质在于“唤醒”,自主学习的核心在于“问学”,经过近十年的实践和思考,逐步形成了自主发展教育特色,并在特色创建中进一步优化教育生态。

  开学礼上校长向学生赠送附有“百部经典阅读书目”的书签。

  自主课堂常态化

  “小组主讲”“分层走班”“小先生”等词已经在学校沉淀为了一种常态。从“三环六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完善到借助导学案、白板展示、小组主讲等要素推进自主课堂教学模式的优化,从初中自主课堂机制的完善,到小学自主课堂改革的跟进,使教学行为日趋科学,并逐步形成自主课堂新常态。

  自主课堂,小组交流

  自主课堂,小先生主讲

  智慧教育实质化

  学校智慧教育建设基于自主课堂教学改革实质问题,优化前置性学习任务和问题设计、精准反馈课堂教学、大数据跟踪学生成长过程等,丰富学生学习方式,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借助“问学杯”智慧教育专题研讨活动,以课堂展示、教育论坛、教学征文等形式强化教师智慧教育的意识,提升教师技术应用能力。

  陈檬老师借助智慧平台执教《植物生命活动调节》一课

  自主课程多元化

  在自主发展教育理念的引领下,小学部构建了生态课程体系,中学部构建了“ID+”课程体系。

  生态课程是指为了促进学生健康、和谐而有个性的发展,构建体现学生生命状态,生长样态以及生动形态的课程体系,并将课程设置、教学实施、教育评价、教育文化等一系列要素有机合成的教育生态圈。

  “ID+”课程是能够为学生自主发展助力的课程,助力学生自我管理力、自我修养力、自主学习力、自主实践力、自主创新力的提升,真正由被动发展走向主动发展。在中小学课程衔接方面更加注重学习资源共享、学习内容融合和学习方式多样化,让学生学会自我认知和自我控制,找到实现自我价值的路径。

  ID+课程结构框架图

  学生评价科学化

  构建科学的评价体系,能全面客观真实反映学生综合素质和个性特长发展状况,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长效机制,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的保障。

  学校小学部经过长期实践,构建了绿色评价体系,将绿色评价、自主课堂、课程建设作为教学改革的着力点。中学部在丰富宁波市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指南的基础上,着力在学业水平方面细化评价指标,出台校本化实施指南。通过专题论坛开展思想碰撞,讲好评价小故事,加强交流、分享,提升反思力、实践力,审视已有的ID+课程、自主课堂,优化育人模式。

  小学部绿色评价之游考

  特色教育精品化

  基于生态课程体系和“ID+”课程体系,学校中小学共开设了近100门拓展性课程,并以课题带动课程的研究,其中以足球、版画教育为切点的课题《足球课程的开发研究》《传统艺术“版画”课程的开发与实践研究》被立项为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宁波课改实验区课改实验项目课题。《阳光足球》《创新》《版画创作》课程被评为宁波市义务教育拓展性精品课程、宁波市课改实验区精品课程。课题组编写的著作《足球启蒙》《人人都是发明家——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小创客》已经出版。

  校第一届足球联赛404VS403比赛瞬间

  韩名丽老师版画教学


  学校自主发展教育从教育思想到教育特色,走过了10年历程。在办学十周年之际,学校提出从好特色到好品牌的战略目标,全力打造自主发展教育品牌,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