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务公开>教育专题>往期专题>宁波勤廉故事少年说
宁波勤廉故事少年说:救星老好人徐乾麟

  徐乾麟(1863——1952)著名慈善事业家。余姚柯义乡徐巷村人。早年任上海浦东洋栈经理、中国红十字会会员、上海商品陈列所所长。1917——1920年主持募集巨款赈济河南、陕西、河北、辽宁水旱灾,继而创建中国救急会。

余姚兰江小学的王阅微同学

讲述我国近现代著名的慈善家、活动家、爱国者——余姚人徐乾麟的故事

  如今,从幼童到老人,节省一分钱,献出一份爱,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慈善的行列。那么,应该怎么做才能不靡费善款?怎么做才能对得起那一份份的爱心?怎么做才能不失去社会公信力?

  早在近一个世纪前,余姚人徐乾麟就已经总结出:要真实诚意、要持久无怠、要收支分明、要言行符合、要散放得宜、要事必躬亲、要赏罚分明、要进出合度、要详细征信、要逐月造册的“十要”,和忌徒托空言、忌任用私人、忌妄事扩大、忌滥分捐册、忌贪贱购买、忌转辗募捐、忌故事张扬、忌堆米积粟、忌移挪借用、忌收支无度的“十忌以及其他。

  徐乾麟,别号健芦老人,1863年出生在余姚柯义乡徐巷村。在他7岁那年,父亲在乡里办一善举,劝募备苦,回家后告诉家人,痛骂有人为富不仁,他在一旁当即便说:“别人不肯施舍,我家可以施舍呀。”

  徐乾麟从小看着家中长辈即便不富裕,还是在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人,幼小的心灵早早埋下了一颗善良的种子。

  1887年春天,在上海事业有成的徐乾麟返乡省亲,遇到了水灾。他积极筹款赈灾,修建桥梁,当崭新的桥梁架起来时,乡亲们打算请徐乾麟立碑题字以作纪念,徐乾麟却说:“母亲有言,凡作善事切勿居功,我家又没捐多少,只是出了点力而已怎能夺取别人的美名欺人呢?”

  等到赈灾大致有了头绪之后,他把后续事宜托付给了当地诚恳厚道的人,徐乾麟才放心返回上海,从此他的公益之路一生都没有停下来过。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他积极资助革命。那时的上海鱼龙混杂,良莠难分,人口拐卖现象十分严重,每次看到妇孺被辗转贩卖、骨肉分离,徐乾麟的内心十分疼痛。在他的组织发动下,中国救济妇孺总会在上海成立,他亲任会长。主要救济、收容被拐至上海的妇女、儿童。这是中国人设立的第一所新式收养妇女、儿童的慈善机构。成立后,留养被拐妇孺计四百余人,迅速成长为具有全国影响的慈善团体。

  1921年,徐乾麟将慈善救济会逐渐推广,当时因为上海有很多失业游民,他设法在江湾筹设游民工厂,房屋全部新盖,购置机器时,徐乾麟按照外国出厂原价购买,力除回扣恶习,以较廉的价格建成机械、橡皮、地毯三个模范工厂。

  1932年1月28日午夜,侵华日军突袭上海火车北站,遇到中国驻军十九路军的坚决抵抗。战斗惨烈,中国守军大量伤亡,宝山、江湾到处都尸体,为此,徐乾麟加入为抗日阵亡将士建无名英雄墓的行列,那年冬天,朔风怒号,风雪不停,七十高龄的他,仍记挂着救济会施舍衣米不周到,在冰天雪地之中奔走往来,每日必到现场,审察周详。

  1937年8月,战事更为严峻,徐乾麟不得不仓促逃难,他的房屋、珍重均付之于一炬。但他却全然不顾及家产荡然,逃难路上仍一味拯救流离百姓。

  徐乾麟老人从事公益整整一甲子,这在中国历史上几乎无人能企及。在这60年中,经手过的钱不计其数,但他始终涓滴归公,两袖清风。由于做慈善公益正心诚意,廉洁奉公,因此,徐乾麟的名望越来越高,渐渐成为地方乡邦社会的先导。被上海各界称为“社会救星老好人”、“海上耆老第一流”。


  徐乾麟用自己一生践行的慈善精神告知世人,人在事业之外,有空余时间就应该考虑慈善,他用一生的经验和体会,总结出办慈善公益的“十要”、“十难”、“十忌”、“十虑”,成为后人从事慈善公益的法宝。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