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葛希曾(1921—1949),又名葛道贯,1936年,葛希曾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正学小学,1937年考取天台育青中学,1938年转学到天台大公中学,积极参加抗日救亡宣传活动,1942年春,加入中国共产党,此后一直投身革命,积极活动在四明山地下党组织活动中。
宁海县桥头胡中心小学的张文昊同学
讲述葛希曾的故事
宁海县岔路镇梅花村,是一个革命红色村庄。在这儿,遍地丛生的梅花,掩映着故事的主人公——葛希曾烈士的家。

1947年,由于国民党反动派大扫荡,一时间,浙东四明山地下党组织、乡村联络点,接二连三遭到破坏,许多地下中共党员遭到杀害。就是在这样严峻的形势下,梅花村会议召开了。
正月里,宁海白岭根村大雪纷飞似柳絮,群山裹素装。一户农家的屋外傲雪梅花,迎风盛开。屋内,茶炉上冒着热腾腾的水汽。六个与会人员围着条桌,正热烈地讨论着《上海会议》下达的任务。
会议结束时,领导人顾德欢一手端着热茶,一手高兴地推开窗,一片雪花如梅花精灵飘进了茶杯。他凝望着盛开的红梅,感慨万分地说:“我党台州所属地区的工作就要从原来隐蔽方针转为公开的武装斗争,这关系到新形势的需要!我们共产党人就是拥有红梅精神的人,这次会议就叫梅花村会议吧!”
话音刚落,屋内响起雷鸣般掌声。从此,白岭根村就有了诗一样的名字——梅花村。


为什么梅花村会议能安全胜利地悄然召开呢?因为这个会议就是在葛希曾烈士的家里召开的。葛希曾的家在梅花村深处,天台山环绕,进村唯有向东大溪一条水路,极利于隐蔽和撤退。更重要的是,葛希曾家庭是一个积极支持革命的家庭,自1941年到宁海解放的近10年时间里,他的家一直都是中共台州所属地区地下工作者的重要联络站,也是华中分局的一个联络点。
从葛希曾的父母、妻子,到弟弟妹妹、和只有10岁的女儿,全家7人在严酷的环境下,冒着生命危险,坚持参加战地宣传,引导群众保卫红色政权,开展地下党救护工作。
梅花村会议以后,父亲应党组织要求,打入敌人内部,成了伪保长。不知情的乡亲们在暗地里指指点点说:“汉奸一家人。”
一天,小女儿两眼哭得通红,从外面跑进来,一头扎进葛希曾的怀里,哽咽地抽泣,“爸爸,我们真的是坏人吗?”葛希曾的心里似乎有千万句话想对女儿说,但他明白什么都不能讲!

1948年10月,敌人疯狂地切断了地下党的经济来源,浙东地下组织经费发生了困难。
晚饭后,全家坐在桌旁谁也没有起身离开。葛希曾用一双布满青筋的手,端来一个存钱的箱子,“啪”随着锁子清脆的响声,50块大洋闪闪发光。这可是家里30年的积蓄啊!其中,有20块,还是母亲的嫁妆。
葛希曾环视了四周,坚定地说:“现在,我们民主决议,同意把50块大洋捐给组织的,请举手!”唰!7双手高高举起。
就这样,地下工作者日常开支的燃眉之急,得到了解决。之后葛希曾又翻山越岭去送信。
夜晚,他冒着极大的生命危险,走街串巷,一家一家去募捐。夜深了,葛希曾疲惫地走回家里,一进屋,就看到妹妹在抹眼泪。他忙问:“你怎么了?”
妹妹一筹莫展地说:“外婆病了,急需10块大洋。”
“哥,先从捐款里拿出钱来,给外婆治病吧!”妹妹央求道。
“不!这是老百姓给党组织的捐款,一分都不能少!”葛希曾的回答落地有声。“我们找医生帮工挣钱给外婆治病!”。
最终,所有的款项分毫不差地上交党组织,有力地保障了浙东地下工作的顺利进行,有力地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最终取得了斗争的胜利!

由于长期艰苦的工作,葛希曾积劳成疾,就在迎来新中国成立的第二天,1949年10月2日,他不幸病逝,年仅29岁。
雪疾风号愈凛然,花中气节志高坚。葛希曾烈士在危险困境下,敢于带领全家人斗争,坚韧不拔,奋勇当先,无畏艰险,廉洁正直的崇高品质如梅花般馨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