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务公开>教育专题>往期专题>宁波勤廉故事少年说
宁波勤廉故事少年说:百年巨匠——潘天寿

潘天寿(1897—1971)

  浙江省宁波市宁海县人,其写意花鸟初学吴昌硕,后取法石涛、八大,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浙江美术学院院长等职。1958年被聘为苏联艺术科学院名誉院士。著有《中国绘画史》《听天阁画谈随笔》等。

  潘天寿出生在宁海县,7岁时,父亲带他去村里的私塾读书,在私塾学习生活中,他对文章课事中的练字课程就有着十分浓厚的兴趣。

  他严于律己,不仅严格遵守私塾先生的练字要求,认真模仿和描写先生的样本,还比别人更加勤奋刻苦地坚持每天多练一张。为了节约笔墨和纸张,潘天寿每次练字时都会用清水先在纸张上练第一遍,等到字写完了以后,他再把纸张晒干,然后又蘸着淡淡的墨水写第二遍,再把纸晒干接着用浓墨描写第三遍,就这样,一张纸他就重复写上三遍了。

  潘天寿从小就非常热爱绘画,儿时,每当课堂上先生离开的间隙,他就放下课本,拿出草纸偷偷地描画起来,先生回来走到他身边时,他居然毫无察觉,先生还为此极为恼怒,拿出戒尺狠狠打他的手心。

  长大以后,潘天寿来到上海,经师友介绍,开始在上海民国女子工校上绘画课。第二年,他又因自身的绘画天赋和教学才能被上海美院专科学校聘为教师,讲授中国画技法与中国美术史课程,从此,他正式开启一生的中国画教育生涯。

  在他担任杭州国立艺术院中国画主任教授以后,摆在他面前的却不是中国画的康庄大道,而是中国画的存亡危机。由于受到西方绘画的冲击,学习中国画的学生逐渐减少。这对中国画来说是一个沉重打击。

  潘天寿力排众议,终于在1939年2月,使杭州国立艺术院得到教育部批准,成立了西画组和国画组。他长年累月坚持发展中国画及其教学体系的独立性,使得中国画得到完整和正统的传承。

  在生活上,潘天寿十分节俭,对物质的要求也很低。据说他在浙江美院当院长时,和门卫站在一起,人家都分辨不出到底谁是门卫,谁是院长。

  他带着一身墨香与书生之气,于茫茫人海中淡淡地说出自己的誓言:“我这一辈子是个教书匠,画画只是副业。”他用中国人秉持的“廉正”二字,点燃了中国现代美术教育事业的熊熊烈火。

  就是这样一位艰苦朴素的大师,把自己人生漫长的几十年岁月统统奉献给了中国现代美术的教育事业。

宁波大榭开发区第二小学的欧阳佳幸同学

讲述《百年巨匠——潘天寿》的故事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