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沈祝三 (1877~1940) 沈祝三,亦名栖,字卓珊,浙江鄞县人,清末民初著名的商人,汉协盛营造厂的创始人。1877年,沈祝三出生在宁波南乡鄞县沈风水村,他是在中国近代建筑史上,响当当的传奇商人,主持建造了20世纪30年代中国唯一完整规划且一气呵成的大学校园建筑——武汉大学。 1905年,沈祝三受上海协盛委派,主持汉口平和打包厂大楼的施工,这幢建筑是中国近代建筑起始的重要实例之一,该楼的成功,使沈祝三在武汉营造业中名声大震。
历史际会,踌躇满志的沈祝三最终在与武汉大学的交集中,将汉协盛的辉煌推向了顶峰,由此也迎来汉协盛由盛转衰的转折点。经过市场招投标竞争,久负盛名的汉协盛营造厂承担了武汉大学大部分工程。 
在武汉大学建造过程中,正值1931年历史上罕见的长江大洪水席卷武汉,又逢国际经济危机带来的原材料大幅上涨。在工程全面亏损的关键时刻,沈祝三为了宁波商人的诚信和这座美丽的大学,咬紧牙关坚持挺了下来。 他表示坚决信守合同,材料选优,检验甚严,保质保量按期施工,着眼保固百年以上,且原来承诺的奉送水塔、水池等配套工程依然兑现。为此他将三元里、三多里、德华里等多处私宅和阜成砖瓦厂抵押给浙江兴业银行,取得贷款40万元,使武汉大学工程得以继续。 因前期亏损严重,武大1932年后开建第二期校舍工程,汉协盛已无力参加。有人说“毁家兴学”不值,沈祝三回答,“我给洋人盖了一辈子房子,今天,我要给国家盖一所最好的学校”。 
武汉大学早期建筑中西合璧,布局精巧,是20世纪30年代中国唯一完整规划且一气呵成的大学校园建筑,堪称近现代中国大学校园建筑的佳作与典范。 

为了武汉大学,沈祝三从一代富商到一贫如洗,这位建筑大亨依然凭借顽强的毅力继续着他的事业,直到武汉沦陷时终于将银行借款全部偿清。他的精神让武汉大学全体师生员工深受感动,沈祝三不惜倾家荡产,竭尽全力建造了中国最美丽的大学校园,在近代中国建筑史上留下了一段可歌可泣的篇章。
宁波广济中心小学的柴玘昂同学讲述《倾囊建武汉大学——沈祝三》的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