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务公开>教育专题>往期专题>宁波勤廉故事少年说
宁波勤廉故事少年说:铁肩担民生——黄震

黄震

  字东发,号文洁,慈溪掌起镇人。南宋学者。宝祐四年进士,历仕史馆检阅、广德军通判,著有文集。

  南宋宝祐四年,黄震44岁,登上了进士榜,朝廷让他去平江府吴县,当一个掌管军事、负责缉捕盗贼和管理监狱的九品县尉。

  黄震初到尉司,便发现当地一些不良富豪、官家为敲诈掠财,称霸一方,贿赂尉司官吏,虚告佃户欠租不还,使其关押“监租”。一位看守老卒悄悄对黄震说:“‘监租’的人常被鞭打、挨饿,不交足租钱,没有一个能活着出去。”黄震听了,不由怒火中烧,决心革除这个扰民、害民并已成习惯的弊端。他顾不得自己官小言轻,申报上司要求理清官员责权,杜绝尉司助纣为虐、草菅人命的违法行为。同时,他不理官吏反对阻挠,不睬奸豪利诱和恫吓,将还押在尉司的“欠租户”都放回了家。经过他的努力,尉司整顿取得了成效,当地穷苦百姓无不拍手称快,都说黄震是一个敢作敢为的清官!

  黄震不畏权贵,正气浩然,但也因此屡遭挫折。他直言进谏,句句为国为民,却使龙颜大怒,连降三级。他秉公办事,揭发郡守贾蕃的不法恶行,却因此触怒贾似道,落得一个“扰政”罪名,但这丝毫不削减黄震铁肩担民生的责任感。

  德祐元年三月,浙东三北大地春荒严重,盐民衣食无着,官吏私吞盐民本钱,变本盘剥,慈溪鸣鹤场、余姚石堰场等地方的亭户不堪重负,群起抗争,官府不分青红皂白,一昧镇压,不少人外逃,大多盐灶断烟,黄震受命处理盐场乱局。春寒料峭,腥风阵阵,他亲临盐场灶田,只见盐工都是蓬头赤脚,心里觉得不忍;走进茅棚,揭开锅盖,目睹灶丁用麦糊、野草充饥,更感不安,决心担起民生,为盐民讨回公道。他私行察访,弄清了“官逼民反”的根本原因,不顾高官威逼利诱,坚决下令“以恤亭丁为先”,如数发还官府历年所欠晒盐本钱61.3万余贯,同时宽缓盐民税赋,张榜召回逃难灶丁,恢复生产。对那些刻害亭户的贪腐官员,一律依法查办,不留情面,还建议上司简政精吏,择优选任各盐场主管人员。由此,一场“千里震惊”的风波终于平息了下来!

  “正气一身官气扫,清风两袖腐风离”,黄震铁肩担民生,浩气正乾坤,正是我们慈溪的骄傲!



来自慈溪碧海学校的曹诗曼

讲述《铁肩担民生——黄震》的故事。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